全屋整装维权故事:一场“低价套餐”背后的陷阱与抗争
2024年9月,陈女士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则广告:“全屋整装999元/㎡,包设计、主材辅材、人工安装,拎包入住!”广告中,样板房光鲜亮丽,承诺“预算价=结算价,0增项”,还附赠价值3万元的家电软装。陈女士心动了——她刚买下一套新房,正愁装修预算紧张。次日,她直奔呼装修公司展厅,销售经理热情接待:“我们是源头工厂,价格透明,签合同后绝不加钱!”陈女士当场签下《全屋整装协议》,总价9.89万元,预付了8.5万元定金。
陷阱揭秘:
虚假宣传:广告未标明“合同增项限制条件”,如材料运费、安装费需另付
口头承诺陷阱:销售口头保证“拎包入住”,但合同条款模糊,未写入赠品细则
步步加钱,噩梦开端
开工后,问题接踵而至。工人称墙板“颜色需升级”,瓷砖“库存不足”,要求陈女士补交2万元材料费;安装时又索要1.8万元“技术指导费”。更让她崩溃的是,送来的板材外包装无任何产品信息,疑似三无产品。截至2025年1月,陈女士累计支付13万元,远超合同金额,装修却只完成一半。她多次联系公司,对方态度强硬:“合同写的是‘材料费’,安装本来就要另算!”
法律视角:
合同欺诈:商家以《材料订购合同》掩盖装修服务本质,涉嫌混淆法律关系
价格欺诈:广告宣称“0增项”,实际通过“材料升级”“技术费”变相收费
陈女士决定维权,在网上看到了我司的文章联系到了(联系方式)承诺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!!!
证据为王:保留广告截图、合同、付款凭证、沟通记录
多方施压:向市监局举报虚假宣传,联合媒体曝光
法律武器:若协商无果,可起诉主张“退一赔三”
行业警示:
商家套路:短视频引流→含糊签约→中途加价→推诿责任,已成固定模式
消费者自救:
签约前核实资质,要求“白纸黑字”写明所有承诺
分期付款,预留10%尾款验收后支付
尾声:维权者的胜利与代价
